喜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成功通过省级样板支部建设验收
近日,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印发《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公布第四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验收评审通过名单的通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顺利通过“第四批广东省新时代高校样板支部”建设验收,这一成绩标志着我校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彰显了学校党委在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一、党建引领强队伍,筑牢堡垒显担当
党支部始终将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核心抓手,通过构建科学体系与完善机制,打造高素质党员教师队伍。一方面,精心搭建规范化、立体化、优质化、时效化的“四化联动”学习教育体系。依托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学习强国”平台等多元载体,营造“书记带头学、支部组织学、党员教师自主学、专题辅导学”的浓厚学习氛围;同时联动实践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学用结合,切实提升党员政治素养与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强化管理机制,推行优秀党员与教学骨干双向培养模式。借助“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等平台,助力党员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常态化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教师示范课等活动,强化党性锻炼。近年来,支部23名教师荣获优秀党员称号,多次获评“优秀党支部”;党员教师在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思政课基本功比赛、学校“微党课”比赛等赛事中表现突出,多人斩获“我最喜爱的老师”“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二、党建科研双驱动,守好思政主阵地
在教学科研领域,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实现党建与科研、教学协同发展,牢牢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学术研究方面,党支部秉持“党建引领学术、学术丰富党建”的工作思路,将主题教育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积极组织党建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融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截至目前,党支部已成功立项省级以上课题8项、校级课题25项,多项成果获奖,其中《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研究》一文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优秀论文二等奖。课堂建设方面,党支部紧扣中心工作,将学习培训、教科研与问题研讨融入“三会一课”,严格遵循“学习一个专题、解决一个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原则,保障“三会一课”实效。同时创新“一主题四课堂三联动”教学模式,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目前,党支部已立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质量工程项目5项,多门课程获校级一流课程立项,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三、党建育人开新局,服务社会践初心
党支部立足专业优势,探索党建育人新模式,在提升育人实效的同时,积极拓展服务社会能力。在“党建+”模式探索中,党支部将党建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构建“人才共育、资源共用、项目共研、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的五位一体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党支部累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宣讲超万人次,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讲座10余场;其中王文波教授先后为惠州博罗党校党员干部、白云区委党校开展多场专题讲座,受众达3000余人次,为传播党的理论知识贡献力量。在“大思政”育人实践中,党支部坚持以服务群众需求为导向,联合多部门构建“大思政”育人模式,依托广东省档案馆、韶关司前镇等实践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衔接。支部党员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双创、党史公开课等比赛并斩获佳绩,多个“三下乡”团队获省级重点立项,思政暑期实践工作获主流媒体报道,育人成效显著。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充分发挥“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辐射示范作用,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根基,巩固党建成果、强化品牌建设,持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与水平,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结项截图
党支部荣誉
教工第二党支部赴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开展党日活动
思政教师暑期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留影
王文波教授为龙华镇、龙溪街道联合举办“思想铸党魂学习增斗志”党员进党校提级培训班讲授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百年党史
稿件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撰稿:龚秋月
图片:龚秋月
初审:董俊甫
复审:文妙虹
终审:郭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