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59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办发[2015]52号)和中共广东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强化责任。学校各级党组织对本级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要切实担负起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能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三)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协同配合、全员支持参与,构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三、工作措施
(一)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牢牢抓住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主阵地。党委宣传部要切实落实好学校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活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广东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等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以理论中心组学习带动党员学习、教职工学习和学生学习,着力提高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增强理论、制度、道路、文化自信。
2.完善学校各部门、各单位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开展好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每学期不少于一次学习活动。
3.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党校、团校阵地作用,组织师生深入学习、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史国史校史和形势政策教育,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有计划地从各个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建立教学部门、学工部门、宣传部门和团委协同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协同部门联席会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5.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务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构建思政部与宣传部、学工部、团委、人事处、教务处协同工作的大思政格局。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是非辨别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必须加强自身的马克主义理论修养、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对错误的思潮和言论敢抓敢管,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6.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以青年教师为重点,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建立健全奖惩结合的师德师风考评制度,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
(二)切实加强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工作
1.加强网络宣传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教思政[2013]3号)文件精神,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的统筹工作,统筹推进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网络信息监管队伍、网络技术队伍建设。
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充分发挥校内各媒体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氛围营造的作用,把好学校媒体的政治关、思想关、质量关,严格审核审查报批制度,彻底封堵有害信息;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各单位、各部门要重视宣传阵地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禁止发布散布不利于稳定的信息。同时,要加强对校内发放宣传资料、推销书籍的监管和严控,严格遵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定的相关法规订购境内外书籍、报刊和数据库。
3.牢牢把握网络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校园网的监控管理,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扩散,及时封堵煽动性有害信息。准确把握整体舆情动态,引导网上舆论。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信息适时监测与跟踪、路由路径控制等系统,提高校园网络信息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倡导文明上网,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建成一个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网络”。
4.加强舆情分析、研判、监管和引导。完善落实舆情监控制度,加强网上监管工作,健全网上舆情分析制度,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提升网络舆情引导水平。加强敏感时期、重点时段、特殊群体的舆情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判,及时通报舆情信息热点,开展相应的教育引导。
5.办好网站。党委宣传部要办好学院官方网站、微信等;学生工作部、团委要办好天院学工、团委、招宣君等微信公众号平台,大力宣传科学真理,塑造美好心灵,弘扬校园正气,以正面权威声音,形成强势主流舆论,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倡导文明上网,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建成一个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网络”。
(三)严格规范教材的使用和管理
1.严格执行教材使用审批制度。对于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和涉及国家主权、安全以及民族、宗教等内容的教材,要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加强对教师自编但未出版的教案和参考资料的审查,对有导向问题的教案和参考资料,及时督促加以改正。严把各类教材选用政治关,认真做好引进教材的内容审查。
2.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使用教材教案、不听劝告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四)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活动管理
1.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肃课堂教学政治纪律。把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否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是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所有教师严禁在课堂上散布违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言论。教务处牵头,会同宣传部、人事、学工、督导室等相关部门以及各教学单位,严把课堂教学政治关,确保正确的政治导向。
2.严肃学术研究的政治纪律。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授有纪律、公开宣传有要求”,正确处理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与学术自由的关系,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守土有责、守土有方。严格把关主题征文的选题审核和拟采纳文稿审读制度,加强校报管理。
3.进一步加强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管理。严格实行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活动须经学校党委宣传部审查同意的登记报批制度,未经审核审批不得擅自举办。主办部门、单位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履行申报、登记、审批程序,确保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的正确政治导向。规范师生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从严管控师生参加外国驻华使领馆和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活动。
4.加强接受境外资金资助管理。建立健全审批制度,严把境外资金资助的合作对象、合作内容、资金来源、协议签署关,对正常开展的涉外科研项目要加强保密审查和过程监管。教师个人申请、接受境外资金资助,须向学校科研处、外事办等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审批后方可正式对外联系和申请。拟向境外提供的研究成果,要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提供、引用未公开发表或不宜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调查材料、内部资料。
(五)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管理
1.完善二级学院领导思政理论课听课制度和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上思政第一课的制度。
2.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发挥主渠道作用。以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考试方式改革为着力点,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规范思政理论课教材使用。
3.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等方面保障和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4.高度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严把入口政治关。做好思政理论课教师的选拔、聘任、考核工作。
(六)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管理
1.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以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为主线,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开展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雷锋精神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动员和组织大学生广泛参加“三下乡”、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活动。积极推进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加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在大学生党员发展中推行服务时制度。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各类社团管理制度,实行社团成立报批和年检制度,对挂靠的部门实行审查备案制度,加强活动监管。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特别是理论社团和文化社团的管理,配备得力的指导教师,强化学生社团活动的思想政治导向。完善大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经费来源管理和年度检查制度。团委要把握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七)构筑抵御宗教渗透防线
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严禁传播宗教、发展宗教组织、建立宗教团体,突出加强极个别参与宗教活动师生的教育与监控。加强对师生进行国情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营造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抵制邪教,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风气,坚决防止各种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打着宗教的幌子进行渗透活动。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
(一)统一思想认识。全校师生员工要统一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广东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相关文件好和会议精神,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二)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统筹协调、二级党组织逐层压实、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机制。加强学校校办、宣传部、信息办、网络中心、人事、学工、教学、科研、思政、国际交流、工会、团委等相关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实行信息互通共享,经常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及时有效地加以应对,防范和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出问题。
(三)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责任。进一步强化学校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进一步落实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其他班子成员根据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四)完善考核机制。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检查考核制度。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二级学院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体系,与党的其他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将意识形态工作情况作为先进评比表彰的重要依据。
(五)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纪委办、宣传部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严重错误倾向等重大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依纪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五、附则
本办法根据天院党委[2020]4号修订。
附件:师生意识形态思想动态研判工作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