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像农夫,更要像农学家
“新的教育,应在深知儿童身心发展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方法,以助之。如农学家之于植物焉,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温室,需食则资之肥料。”(蔡元培语)校园如田园,教师就要像在其间勤于劳作的农夫,更要像在其间实验、研究、耕耘的农学家;孩子们则就是田园泥土里的种子和苗子。
农夫和农学家培育的是苗苗,呵护的是生命。他们时刻关注着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等外部条件的变化及苗苗自身的生长状况,在苗苗们需要的时候,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以助之。苗苗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浸润着甘甜的雨露,享受着自由的清风,汲取着土壤的营养,在农家田园里自由自在地生长着。
教师呢?培育着如同苗苗的孩子,也应从孩子的自身生长需要出发,以他们的耳朵去倾听身边的声音,以他们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世界,以他们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以他们的心灵去体验情感。顺应了孩子的天性去培育,他们就会像田园里的苗苗一样,“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良木、好花”。
这样,到了收获的季节,田园里呈现出一片喜人的景象。庄稼,一株株籽实根壮;蔬菜,一棵棵叶肥花美;树木,一棵棵枝繁叶茂;鲜花,一朵朵争奇斗艳。农夫们笑吟吟地把这喜人的一株株一棵棵一朵朵,该摘的摘,该采的采,该移的移,该栽的栽,该赏的赏,该藏的藏……农学家们则会凭着一双慧眼,从众多喜人的果实中,发现那些长得最粗最长的穗头、最鲜最美的蔬菜、最高最壮的树木、最鲜最艳的花朵……对其喜爱有加,优选优育。
一个学期下来,学园里也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教师呢?看到孩子的视野开阔了、潜能开发了、个性张扬了、思想提高了、行为规范了、情趣浓厚了、品位提升了、积累增加了,便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看到孩子们的动机纯正了、态度端正了、意志坚定了、习惯养成了,便会显出收获的喜悦。
在众多的可爱的孩子中间,教师更要凭一双慧眼发现那些朝气蓬勃、个性鲜明、溢满灵气的个体,发现那些敢于异想天开、质疑权威、标新立异的异类,然后像农学家一样,把特殊种子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悉心分析,精心研究;把这些苗苗叫到身边,多看几眼,量体裁衣。
果真这样,一个个孩子会在农夫一样的教师的培育下,自然地“长成佳谷、美蔬、良木、好花”。那些异类分子则会在农学家一样的教师的优育中,成长为“佳谷”中的良种、“美蔬”中的极品、“良木”中的栋梁、“好花”中的奇葩。(转自省教育厅、《广东教育》综合版2012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12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