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学习纲要精神 推动教学改革

副院长 黄健龙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1日发布部门:党委宣传部 字体大小: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指明了方向。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以及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等10个方面。
  在第一章中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国家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同时强调: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第七章 高等教育中有五个小节: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在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有三个小节:1、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3、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在第十四章 办学体制改革中有三个小节:1、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主要观点是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2、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强调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3、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在第十七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2、加强师德建设:3、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4、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应用型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5、提高教师地位待遇;6、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总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要实现的目标,令人鼓舞,非常振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教育改革发展的美好蓝图。
  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时刻践行两大基本点:
  第一,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创新是优秀教师最具时代特征的精神品格。我们广大教师应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形成更加浓厚的争先创新氛围。只有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改革创新上有重大突破,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才有实质性的推动。
  第二,树立教学新观念,做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启发者。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
  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广大教师应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不负使命,不负重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办学具体方针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十六个章节。
  在第二章 战略主题和主要目标中强调。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5年目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毛入学率达到36%;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全面适应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2020年目标。户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进入普及化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建立起高水平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教育体制机制,建成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型社会,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成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在第六章 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中指出:1、实行对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和分类指导。完善高等学校的分类定位与指导。建立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分类评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到2015年,形成各类型院校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分类发展格局。 2、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保持高等教育规模合理增长。充实高等教育资源,着力发展普通本专科教育,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和智力的需求。3、全面提高本专科教育质量和水平。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等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思想、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和技能型专科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强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相适应。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促进。全面实施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在第八章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倡导: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完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学生心理健康监护体系。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形成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辅导员、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者、心理健康辅导者、就业创业指导者、勤工俭学协助者队伍,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加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把高等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实行全程化设计,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建立专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推荐和就业援助等服务,实现学生就业创业从群体指导向个体指导的转变。加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和教材建设,让学生从步入校门开始即接受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创业指导。建立健全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
  在第九章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强调: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观念转变,突出高尚品格追求和创新能力培养。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促进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互动,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以及教材革新,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推进教育教学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鼓励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促进潜能开发、个性培养、特长施展,培养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经济社会变迁能力。
  2008年8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同时要求广东等9省区市(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河南、湖南、广东、重庆、新疆)同步制定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当年9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指示要认真做好省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工作。
  教育,是个人前途所在、家庭希望所在、地区实力所在、国家命运所在。是对未来10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纲要也是指导广东省内各类学校科学发展。
  通过学习两个《规划纲要》之后,我们总结出,《纲要》的特点第一是惠民,第二是传承,第三是创新。
  惠民,也就是说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尤其是我们搞教育的人,看到了希望。教育牵扯到千家万户,谈起教育千言万语,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这一次纲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惠民,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惠及全国的老百姓,政府直面矛盾,增加压力,通俗讲就是给自己出了一道很难的难题,也是让我们看到政府的希望,看到了教育的希望,看到了国家未来的希望,因为教育优先,整个通篇当中表达都是惠民,以使我们教育能够均衡的发展,使我们的教育能够公平的发展,使我们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力。
  第二是传承,在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今天,国家制定了这个纲要,它对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进行全面的总结,对30多年的成果进行了充分的运用,在传承3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的基础上,注重了创新,不管是在改革方面也好,还是在发展方面也好,还有在管理方面也好,都有很多创新点。比如说在高等教育方面,提出了要逐步的取消行政级别。另外在民办教育方面,提出了要进一步使我们的民办学校要与公办教育具备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对民办教育管理方面,还有学位授予方面都有一些新的举措。所以我认为,这个《纲要》它全面务实,然后创新,特别是惠民、传承,又不失它创新的特点。
  财富是人创造的,最终消费是人的消费,多培养大学生不会给就业带来什么问题,不培养就业问题还是存在,如果不提高素质,那么财富的创造还是不高。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加快发展,即要抓速度、规模,更加要抓结构、方式、质量,就是五位一体来发展我们的教育。而且到10年后,我们国家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产业规模的扩张,特别是产业质量的提升,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产业承载力更强。
  其实我们要坚信一条,智慧不光创造物质财富,更创造文化和精神财富。读了书对一生的成长,对一生的发展,对一生创造财富奠定很好的基础,看我们怎么读,看我们怎么学,怎么在整个学习阶段提高自身的能力,所以我们现在在实施的“三生教育”,就是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就是珍爱生命。通过生存教育知道什么是有益生存,提高自己生存能力、发展能力,通过生活教育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今后怎么奋斗生活,怎么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
  三、学习两个“纲要”,结合我院实际,制定2011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原则意见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学院《五年过渡期工作方案》,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对2011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提出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以德为先,能力为重,面向市场,重在应用”的人才培养思路,结合我院“依托行业、立足珠三角、工学为主,经、管、文协调发展”的办学实际,积极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创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华南、面向未来,专业特色鲜明,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主动适应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珠三角发展战略转变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加强以社会责任感为基础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以及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的培育。
  2、整体优化原则。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立足人才培养的全局,树立“大教学计划”的观念。明确制定的是人才培养方案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计划。要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根据“教学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原则,按照“基础(深、宽)适度,更新内容,整体优化,加强能力,强化特色,提高素质,减少课时”的思路精心设计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强调 “少、新、精、用”,注意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和相关性,进行课程整合,注意衔接,删除重复、陈旧内容,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系统化程度。改革教学方法,大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要注重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不仅能做好专业的人,而且能做好社会的人。
  3、产学研合作培养的原则。要主动加强与社会和产业界的联系,把科学研究、技术应用、生产实习等活动与学生的培养过程紧密结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统筹规划,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协调工作能力、工具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尤其是科学创新意识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其中,四个学年总的课程设计周数要保证达到:工科> 15周;文科>10周。
  4、加强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的原则。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应强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大力推进“课程竞赛计划”和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切实推动开放式教学,鼓励开设讨论型、课题型(探究型)和自主学习型课程。
加强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建立学院职业资格鉴定站(所),做好培训与考证综合性实训。提高“第二课堂”的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科技、社会、社团、文体、各类竞赛活动提高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
  5、因材施教、凝炼特色的原则。具体体现在:其一是学科基础、实践(工程)训练、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文化素质等几个方面;其次是形成学科专业的特色;第三个方面是形成学生自己的特长,凝炼和打造专业特色。从而培养出具有“基本规格+特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6、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才培养要以学生为本,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要变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变以教学为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
  7、可行性原则
  课程设置、进程安排、资源配备等方面可操作,能实现预定目标。
  (三)天河学院本科学分制综合教育计划实施方案
  综合教育是我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开拓视野、强化能力、提高素质进而提升人才内在品格的重要作用。为引导学生以学习为中心,走全面发展之路,做到课内、课外兼顾,显性、隐性统筹,全面提高素质,现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科学分制综合教育计划实施方案。
  3.1 基本内容
  综合教育计划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特色文化教育、身心健康教育、自我成才教育5个模块组成,共设16个项目。学生参加不同模块项目的活动,根据其成绩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见下表。


  3.2、学分构成与要求
  综合教育计划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修满五个模块中的至少14个学分方能毕业。
  综合教育实施方案由学工部牵头,教务处、学工部、团委、图书馆、工业中心、各系共同组织实施。各系按照本方案进行考核认定,学工部负责审核。
  3.3、赋分细则
  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模块
  1.思想政治实践:学生通过参加和谐之家、服务社会、社团成才、遵纪守法四大导航计划,综合考核合格,每年可获得0.5学分,四年共2学分。
  2.社会调查:学生参加暑期的社会调查,写出10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可获得2学分。
  3.法纪、校纪教育:按规定参加团委、学工部、各系法律讲座、学生手册考试,综合考核合格,可获得1学分。
  科技创新教育模块
  4.科技创新、论文: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并结题,一学期完成的项目获得1学分,一年时间完成的项目获得2学分;学生参加市级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并取得名次,可获得2学分,优胜奖1学分;参加省级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并取得名次,可获得3学分,优胜奖1.5学分;参加国家级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并取得名次,可获得4学分,优胜奖2学分;学生在一般中文期刊发表1篇论文可获得2学分,在核心中文期刊发表1篇论文可获得2学分;学院校报发表1篇文章可获得0.5学分。
  5.基础技能竞赛:学生参加院级举办的英语、英语口语、计算机技能大赛,成绩合格,可获得1学分。
  6.专业技能竞赛:学生参加系或学院举办的专业技能竞赛,并取得前6名或奖项,可获得1学分。
  特色文化教育模块
  7.和谐文化;学生参加和谐文化活动或学习者,四年综合测评考核合格,可获得1学分。
  8.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学生参加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讲座学习,并参加节日活动,综合考核合格,可获得1学分/四学年。
  9.艺术活动:学生参加院级及以上文艺演出活动,可获得1学分/学年。
  10.感恩文化教育:学生参加院级组织的感恩教育活动,表现优秀的,可获得0.5学分/学年。
  身心健康教育模块
  11.体育活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成绩合格,身体健康,可获得1学分。
  12.安全教育:学生参加安全教育讲座,综合考核合格,可获得1学分。
  13.公益活动:学生参加由学院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含义工、捐助),有见义勇为的行为者,可获得1—4学分。
  自我成才教育模块
  14.读书12本/学年:学生每学年阅读12本课外书,其中至少有4本教学参考书,可获得1学分/学年。
  15.读书笔记:学生每学年的读书笔记达到2万字,可获得2学分/学年。
  16.社团活动:学生参加学院一级的社团组织及活动,表现积极的,可获得1学分/学年。
  学分核定程序
  每学期开学前三周,由学生填写《综合教育计划学分申请表》,并将成绩记分依据交到辅导员处。由辅导员负责组织所管学生班成立综合教育计划学生学分核定小组,进行学分核定工作。学生学分核定小组中必须包含班团支部委员代表和2名普通学生代表。辅导员在第四周内将核定结果及学分核定资料交各系党总支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经审核无误后,将学分结果公示三天,加盖系公章,且由分管学生系总支书记签字认定,然后上交院学工部最终审核确认,签字盖章后,将成绩提交教务处。学工部、系各留存备份。
  四、天河学院本科教学改革方向的设想
  4.1逐步推进教考分离
  4.2稳步推进由理论考试向学生能力测试改革
  4.3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4.4研究和制定第二专业(第二学位)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政策和实施方案
  4.5加大实验、实训教学的保障力度(制度和人、财、物)
  4.6大力提高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7研究和实施“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方案”提升学院的社会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