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7.26”重要讲话,人民日报连发八篇评论!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26日至27日在京举行,习近平同志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自7月31日起,每天一篇,连续刊登了八篇“本报评论员”文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这给我们传递了啥?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是当前重要政治任务
这次讲话有多重要?人民日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重大的理论意义、重大的实践意义。当前,要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
习近平的“7·26”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
因此,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都要通过学习,深化对讲话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的认识;深化对讲话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的认识。党员领导干部要用讲话来武装头脑、明确方向,从而用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人民日报指出,这一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行动纲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继续谱写这篇大文章的新篇章。
其实,对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个问题,中国人民并不陌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早就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2014年,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习近平回顾了这段历史。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推翻旧制度之后,中国人苦苦探索新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直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事实上,党的十八大就特别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其中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如今,习近平明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人民日报指出,习近平的讲话,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述了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五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是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
“两个牢牢把握”是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日报指出,总书记强调的这“两个牢牢把握”,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全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一步步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人民日报指出,习近平的这次讲话,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就要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在新的发展阶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
党对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高度重视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人民日报指出,习近平讲话体现了我们党对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也是我们党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贡献。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
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新要求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阐述、提出新要求,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且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之后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日报指出,这是鼓舞人心的战略部署,是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承诺具体写在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其中包括“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0年翻两番”,以及“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一系列目标任务。
2012年11月29日,新上任不久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正如习近平所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纵观历史,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制定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改革开放以来的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逐步绘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之奋斗。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例,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提出了相关要求,一步步推动其前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既立足当下,也将眼光投向了更长远的未来。习近平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样的奋斗目标,也必然是十九大的题中应有之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人民日报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讲话明确提出了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指南,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根本遵循。
的确,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被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了的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在这次“7.26”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习近平要求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习近平曾多次谈到精神状态。他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
2016年3月,在分别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都寄语,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这“三气论”很好地鼓舞了相关代表团人员甚至全国干部群众的士气。同样是2016年3月,在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强调,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而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一句“撸起袖子加油干”,振奋了全党和全国人民。
强调精神状态,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亦有传统,例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新的时期,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新的精神状态?相信党的十九大将会作出明确的回答。